top of page

膽囊息肉隱藏無蹤 定期體檢是防範關鍵

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步提升,定期體檢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習慣。在進行腹部超聲波檢查時,許多人可能會意外發現膽囊息肉,因而對其可能轉變為膽囊癌感到憂慮不安。那麼,膽囊息肉的風險究竟有多大?是否所有的息肉都需要手術切除呢?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些問題。

 

要解答這些疑問,我們首先需要詳細了解膽囊息肉的性質。膽囊息肉是指在膽囊內壁生長的良性贅生組織,主要可分為致癌性和非致癌性兩類。臨床上,非致癌性息肉如膽固醇性和發炎性息肉較為常見,而在致癌性息肉中,腺瘤最讓人擔憂。值得注意的是,膽囊息肉通常不會引發明顯症狀,令患者難以自行發現。正因如此,定期體檢成為發現膽囊息肉的重要途徑之一。

 

雖然膽囊息肉多數是良性的,但潛在的健康風險不容忽視。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右上腹不適、輕微壓痛或右脅不適等症狀。如果息肉阻塞了膽囊膽管出口,甚至可能引發黃疸、全身乏力及發熱等情況。更需警覺的是,膽囊息肉具有癌變的潛在風險,可能轉變為膽囊癌。此外,它還可能誘發膽囊炎等併發症。因此,即便是良性息肉,也需謹慎對待並定期監控。

 

在被診斷出患有膽囊息肉後,應如何處理呢?治療方案主要取決於息肉的特徵。醫生會綜合評估多種因素,包括息肉的大小、數量、是否伴有結石、患者年齡及癌變風險等。通常,直徑達到或超過1厘米的息肉,或短期內快速增長的息肉,醫生會建議進行手術切除。對於較小的息肉及影像檢查顯示無可疑特徵的息肉,則可能建議定期覆檢,密切監測其變化。

 

為有效預防膽囊息肉,首先應注意飲食習慣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應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及高膽固醇的食物,如動物內臟。相反,應多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、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,例如雞肉、魚肉、豆製品、蔬菜和水果。此外,戒菸限酒有助於維持膽汁分泌功能。除飲食外,適度的運動也非常重要。規律的運動不僅有助於保持健康體重,還能促進新陳代謝,減輕肝膽負擔,帶來多方面的健康益處。

 

總括而言,當患者發現有膽囊息肉時,建議儘快尋求醫生的專業診斷。同時,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,並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這些都是預防和管理膽囊息肉的有效策略。

 

外科專科醫生 王喬峯醫生

Flat A, 11/F, Eastern Flower Centre, 22-24 Cameron Road, Tsim Sha Tsui, Hong Kong
尖沙咀金馬倫道22-24號東麗中心11樓A室

signal_logo_white.png
whatsapp_white.png
  • Facebook

會員查詢: 5939 1443

企業查詢: 6743 4551

本會為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(編號:91/17783)
Charitable organization registered under Section 88 of the 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(91/17783)

© 2024 Hong Kong Consortium for Medical, Nursing and Healthcare Development Co. Ltd, MNHD

香港醫療護理發展協會有限公司

This website is maintained by Professional Solutions Consultants Co. Ltd.

bottom of page